我国生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间上并不比西方国家晚多少。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华北制药已建成亚洲最大链霉素发酵车间,此后几十年里,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链霉素生产国和出口国。至2010年,我国链霉素产能已超过2800吨,出口则占链霉素总产量的58%,全国获链霉素生产批文的药厂约有数十家,但仍以华北制药的产量最大。
我国生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间上并不比西方国家晚多少。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华北制药已建成亚洲最大链霉素发酵车间,此后几十年里,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链霉素生产国和出口国。至2010年,我国链霉素产能已超过2800吨,出口则占链霉素总产量的58%,全国获链霉素生产批文的药厂约有数十家,但仍以华北制药的产量最大。
链霉素:过去20年里,由于在发达地区生产链霉素已没有利润,故西方国家改从我国进口链霉素以维持临床治疗所需。联合国卫生署等有关机构也经常从我国进口链霉素作为生产抗结核病注射剂的原料,分发给结核病猖獗的孟加拉和非洲沙哈拉以南的国家使用。作为结核病大国的印度也是我国链霉素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家之一。2010年,我国出口链霉素原料药总金额超过6000万美元,同比上升了50%。
庆大霉素:该产品最早由西方国家开发,我国则后来居上,成为世界最大的庆大霉素生产和出口国。据有关部门报道,2010年,全国庆大霉素产能已突破2500吨,但去年实际产量仅为1500~1800吨之间,大多数厂家都开工不足。全国最大的3家庆大霉素发酵厂的产量约占了国内庆大霉素总产量的6成多。据悉,去年我国出口庆大霉素原料药总金额在4000万美元左右,比前年略有下降。
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据统计,2010年我国卡那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产量合计已超过600吨,其中出口约占40%左右。
前几年,由于丁胺卡那霉素原料药的出口势头较好,国内一些制药企业纷纷加大丁胺卡那霉素的产量,导致丁胺卡那霉素产量激增(据有关部门统计数字去年我国丁胺卡那霉素总产量已达539吨),但由于国外对此药需求量减少,导致出口不畅和部分产品积压。国家发改委已于今年5月发文将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品(链霉素、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列入限制新上项目的名单中,表明这些氨基糖苷类原料药无论出口或内销均已不畅。
奈替米星:奈替米星由于临床疗效显著,在国际市场上属于畅销药物。但由于该产品因发酵收率过低等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一直是我国氨基糖苷类类抗生素中的“短板产品”,产量在每年几十吨数量上徘徊。其后,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科研人员在奈替米星菌种选育与发酵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我国奈替米星产量开始上升。至2010年,国内奈替米星原料药产量终于突破200吨大关,并开始大量出口海外市场。浙江震元药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奈替米星发酵厂和原料药出口企业,其产量约占国内奈替米星总产量的1/3。无锡福棱公司等企业由于产品符合欧洲药典标准,得以向非洲大量出口。
两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品的产销情况如下:
小诺霉素:小诺霉素是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发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新产品,其优点是耳毒性较低。在其全盛时期,小诺霉素总产量一度高达数十吨,但此后由于受到头孢菌素和半合成青霉素等产品的挤压,该产品迅速衰落,目前国内小诺霉素年产量仅10吨左右。
依替米星(爱大霉素):该产品为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自主开发并拥有一类新药证书,其耳毒性极低。
目前国内有4家公司同时生产依替米星,年产量估计为15~20吨。
另据报道,前几年,由于西方国家大量进口中国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原料药作为水果和其它经济作物的抗病虫害预防剂,刺激我国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出口数量大增。但自2009年以后,欧盟不允许在水果种植和其它经济作物上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而改用生物农药,此后欧洲各国进口我国氨基糖苷类类抗生素数量锐减。幸而印度及非洲国家进口我国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原料药数量开始上升,才使我国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产商不至于陷入停产危机。
展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市场前景,西方医学研究人员认为,由于不断有人发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新药理作用,以及新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衍生物的陆续开发等因素,今后几年,氨基糖苷类这类抗生素老产品有望重新焕发生机,并成为国际医药市场的畅销产品。